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道家养生 > 养生动态 >

只借不还的药锅传说及其由来

[导语]常言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然而对于药锅却是“只借不还” 。

在中国许多地区,一般人家都不购置药锅,认为有它在家会招来疫病,多采取借用或代煎。陕西旬阳一带还流行“偷药锅”的习俗,患者需要熬药,不愿向沉疴久病的患者家借药锅,怕借药锅时连病也借来了。于是常采用悄悄“偷”的办法,用毕再悄悄归还。丢了药锅的人家不但不追查,不恼怒,反而心情愉快,很高兴,认为家中病人即将康复痊愈。

现在人们从药店抓回药后,用药锅煎药。而在上古时代,是没有药锅的。人们服用草药直接放在口中咀嚼吞咽,这样既不卫生,又不科学。直到后来有了陶器,人们才逐步改用加水草药的方法。据《史记》载,草药汤液的始创者,是三千多年前商汤的宰相伊尹。伊尹原是商汤妻子陪嫁的奴隶,他聪慧灵敏,精明能干,还是位烹饪大师。根据烹调方法,他由此及彼,“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用当时的陶制器皿草药,第一次创制了草药汤液。

千百年来,煎药器具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药锅、药罐、罐壶等。由于地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对药具叫法也不尽相同。北方人习称药锅,南方人习称药罐,而在中国台湾、粤东和闽南地区,人们则把药锅习称为“急销”。传说宋仁宗景祐元年,闽、台一带瘟疫流行,疫区人亡田荒,一片悲凉惨景。这时有位吴夲,带领徒弟采药,救活了许多人,被海峡两岸同胞尊称为救苦救难的“医灵真人”。当时患病的人太多,所用药具又太杂,规格不一,以至影响疗效。为改变这一状况,吴夲急忙赶往粤东地区,选择厂家,研制模型,统一规格和质量标准,烧制了一批批质量高、低的药罐投放市场,供老百姓急用。但当时老百姓闻药色变,忌讳“药罐”二字,临时又没有一个恰当的名字来代替。可商人急着推销,老百姓也急着用。吴夲急中生智,便说:“眼下此物正急用,就姑且叫它‘急销’吧!”从此,“急销”作为药罐的代名词,在中国台湾、闽南、粤东民间叫开了。




学习报名热线(如遇占线,请多拨几次):13971916330   0719—8877595 
学习报名QQ(如遇忙碌,请耐心等待):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2639574756

 

上一篇:寒冷冬季养生 宁早起勿晚睡  
下一篇:徐大椿为我们论述医学的源流

学员照片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学习向导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商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