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道家养生 > 养生动态 >

创立“诊籍”制度的淳于意

[导语]淳于意 (约公元前205-?)临菑人,西汉初期著名医学家。因曾任齐太仓长,故人们尊称他为“仓公”或“太仓公”。 淳于意在医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创立了“诊籍”,诊籍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病历。

 
 

淳于意

【名家生平】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淳于意与扁鹊合并立传,即《扁鹊仓公列传》。

淳于意自幼热爱医学,但所用方药往往没有效验。后来他拜名医公乘阳庆与公孙光为师,学习、扁鹊的脉书以及《药论》等医书,三年后医术大成。淳于意因为医术高明而名闻全国,赵王、胶西王、济南王、吴王等诸侯先后召请他为侍医,但他都坚决地拒绝了。

淳于意不但是一个著名的医学家,而且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他广收弟子,精心传授。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有宋邑、冯信、唐安、高期、王禹、杜信等人,是秦汉时期文献记载中带徒最多的一位医家,为医学的广泛传播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术成就】

淳于意对于医学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诊籍”制度。在淳于意被释之后,曾多次得到了文帝召见询问,详细陈述了自己的学医经过及为人治病的具体情况。而在这些答词中,他将自己遇到的典型病例进行整理,即为后世所称的“诊籍”。这是中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记录,而且比西方诊籍的创立早数百年之久。在这些“诊籍”中,淳于意介绍了25个病例,记载了患者姓名、职业、里籍、疾病症状、脉象、诊断、治疗方式和预后推断等情况,从中反映了淳于意高超的医术。

淳于意在“诊籍”中不仅记录了自己的成功病例,也承认有诊断错误的时候,在应对汉文帝的询问时,淳于意坦率回答说:“我不是一个诊断完全正确的医生。”他在“诊籍”中还真实地报告了治疗效果:25例患者有10例医治无效而死亡,这种对病历记载的认真和忠实态度,对于后世医家重视医案记录有很大的影响。

【趣闻逸事】

淳于意常常拒绝到朱门高第出诊行医,只愿游行乡里,访名家,求大医,不辞辛劳地为老百姓解除疾苦。然而,他这种蔑视权贵的态度遭到了他人的怨恨。文帝十三年,有人上书控告淳于意,他以刑罪被传到长安。淳于意五女儿缇萦闻讯上书文帝,痛切陈述父亲廉平无罪,自己愿意身充官婢,代父受刑,由此感动了文帝,淳于意得以免刑。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缇萦救父”。

淳于意“诊籍”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有疽、气鬲、涌疝、风瘅、不乳、龋齿等20多种疾病,涉及现代医学的消化、泌尿、呼吸、内分泌、寄生虫病等多科疾病。在治疗上除药物疗法外,还有刺灸法、冷敷法等,非常全面。如一次淳于意参加齐国的黄长卿的宴会,遇到王后的弟弟宋健,通过望诊发现宋健太阳经气色干枯,立即告诉他说:你已患病四五天了,腰部疼痛不能俯仰,小便亦难。应趁其未传入五脏,抓紧治疗,这叫做“肾痹”。宋健说:“确实如此。”服用了淳于意给他调制的“柔汤”后,仅18天病就痊愈了。此病类似现代的急性腰组织损伤。另一个例子是给临菑汜里一女子诊病,很多医生认为是“寒热笃”,当死,但淳于意诊脉后即认为是“蛲瘕”,是一种寄生虫病,以芫花一撮煎汤服用,当即吐出蛲虫数升,病情好转。这是对人体寄生虫病的最早记载。

淳于意针对病人的病情,不仅仅采用药物治疗,还广泛运用针灸和物理疗法。一次他给一个名叫出於的妇人看病,很多医生都说病人是为风邪所侵,主张病在肺,要针刺其足少阳脉;而淳于意在认真诊其脉后认为这是“疝气病”。即灸其足厥阴之脉,左右各一处,小腹疼即刻停止了。接着他又改用火齐汤给病人饮下,三日后疝气散,病也就痊愈了。另一次,淄川王患病,淳于意前去诊治。原来是因为洗头发未干,入睡受风而引起的头痛、身热、肢痛、烦闷,相当于今天的风寒感冒。淳于意立即用冰水敷淄川王的额头,帮助降温,并针刺左右足阳明经各三处穴位,病立刻就好了。这说明早在二千年前的汉朝,我国就已经发明了对高热病理降温的方法,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学习报名热线(如遇占线,请多拨几次):13971916330   0719—8877595 
学习报名QQ(如遇忙碌,请耐心等待):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2639574756

 

学员照片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学习向导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商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