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健笔蟠蛟螭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石樵、痴庵、痴仙道人等,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进士,崇祯中官南京礼部尚书,南明时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官礼部尚书,掌弘文院,后任太宗实录副总裁,加太子太保,谥文安。工诗文,善书,尤精于行草,宗二王,正书师钟繇,亦多出自胸臆,有《拟山园法帖》和《琅华馆帖》,诸体悉备。其书法以沉静豪迈的书风名重当代,与董其昌并称,有“神笔”之誉。
王铎是中国书法史上个性强烈、成就全面、影响深远的一代大书家。因为他的降清,一直以来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也一度影响了对他的书法成就的认识。就书法成就而言,同时诸大家如黄道周、张瑞图、傅山等,与王铎皆难匹敌。黄道周称“行草近推王觉斯,觉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吾谓行草之美,亦在‘杀字甚安’、‘笔力惊绝’二语耳。大令沉酣矫变,当为第一。宋人讲意态,故行草甚工,米书得之。后世能学之者,惟王觉斯耳。”王铎确实当得“笔力惊绝”四字。吴昌硕尤极称之,至有“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之赞语。林散之奉王铎为“自唐怀素后第一人,非思翁、枝山辈所能抗手”。启功先生论王铎亦毫不吝惜溢美之词,他的论书绝句借倪瓒题王蒙名句推赞王铎:“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并谓王铎书法笔势奔腾,字字有来历,“譬如大将用兵,虽临敌万人,而旌旗不紊”。
此轴为王铎临古法帖《贤弟帖》,笔墨沉着,劲健纵逸,流传自如,夭矫神妙,气势流宕,淋漓痛快。通篇纵放开合,变化万端,摇曳多姿,风采动人。有纵有敛,于大气磅礴之中寓几分潇洒隽秀,而非一味横强豪肆者。吴缶翁《孟津王文安草书卷》诗云“文安健笔蟠蛟螭”,以喻此轴,恰相合也。
作品未署年款,从风格看,应是其五十几岁时作。尺寸纵172厘米,横50.5厘米,为长幅大轴。此类长轴为晚明流行幅式,亦是王觉斯擅长的体裁形式,非常适合他“风樯阵马”、气魄宏大的艺术风格的表达。
临古法帖是王铎书法常见的题材内容。这类临古之作在他的存世作品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他的书法主张直接相关。王铎在崇祯十二年(1369)所作《临阁帖卷》题跋中曾言:“书以师古为第一义,近世书家以意骋,动无法度。”在《临古帖》中又言“予书何足重,但从事斯道数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甚至说“《淳化》《圣教》《褚兰亭》,予寝处焉”,真是爱入骨髓。《倪氏杂记笔法》称王觉斯“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可见王铎用功之深,临古之勤。王铎幼年学书,从《圣教序》入手,后学钟、学米、学颜、学柳,尤钟情于羲、献,而于《宋拓淳化阁帖》得力最多。虽也是帖派,但与一般的帖学派的妩媚靡弱截然不同的是,王铎师古能化,不为古人所牢笼,学帖、学晋却出之于雄强豪健,这得益于他的取法广博,尤其对米书的用力,也是他的天分和本事。正如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所说:“王铎一生吃着二王帖,天分又高,功夫又深,结果居然能够得其正传,矫正赵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说是书学界的‘中兴之主’了。”
此轴所临《贤弟帖》,《淳化阁帖》卷五、《绛帖》卷一皆收入,列为佚名的古法帖。但姜夔撰《绛帖平》卷一“古法帖”条说“此帖乃王大令笔,书势可见”,即认为《贤弟帖》为王献之书迹。《贤弟帖》释文大致为:“知贤弟至舍晚寒想顾之伤叹遂尔永惟痛寿春富阳范道长体气以小胜前日得此暑大都寻常新妇书寄物示诸人散骑二君何时还兄子皆佳能数为也。”此轴略有遗漏,当然这也是极常见的,并不影响其为王觉斯的一件精品佳作。《王铎书法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所刊王铎癸未年(1643)所书《琅华馆信古拟古帖》卷开卷即是临《贤弟帖》,亦有所遗漏。
又,近些年来,王铎的书法受到越来越多的书法爱好者和家的喜爱和关注,在艺术品市场上备受追捧。去年北京匡时秋拍四件王铎作品成交过亿,曾轰动一时。让人感慨的是,当年的王铎却好像是寂寞的,常有知音难觅之感,尝言:“予学书三十年,鲜遇知己,每有知稀之叹。……悠悠千载,不知者必谓我言也诩。何诩何诩,安得知己。”去世前两年(1650)所作《琅华馆学古帖》题跋仍感叹“识者寥寥”。现在我们欣赏着这件雄畅茂密的精彩佳作,可以不能免俗地打量它的市场价格,但我们更庆幸的是得以欣赏到如此精妙的书法艺术,三百多年后有幸成为那个曾经寂寞的王觉斯的赏音!
(2012年11月21日8版)